在“提速降费”的政策部署下,“长途漫游费”在2017年就被正式取消。
本以为漫游费已经成为历史,没想到,它非但没有消失,还以套餐形式持续不断地向用户收取了长达43个月的费用。
用户不主动取消就一直默认收费,移动的漫游费还要“漫游”到何时?
01漫游费“死而不僵”
据北京青年报报道,一位赵先生称亲人的手机一直被收取名为“亲情省”的漫游套餐费。
向用户收取对应套餐费用,运营商的做法合情合理,为啥赵先生会有异议?

原来,所谓的手机漫游费早在2017年就已经被取消了,可是这项被与之相关的套餐居然一直在收钱。
虽然扣费金额不多,但移动默默收取43个月长途漫游费的做法,仍让赵先生感到不满:“为一项已取消的业务付费,有什么意义?”
对此,运营商的电话客服在回应中表示,如果不是用户主动取消业务,即使业务已经“不存在”,费用还是会照扣。
02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?
因为号码的所属区域不同,以前的手机用户想要跨区域拨打外地号码,就要支付“长途漫游费”。
与本地通话费相比,长途漫游的费用较高,一般能多出2到3倍。通信公司将用户电话“漫游”到外地的额外成本实际上并不能与其高额的收费相匹配。随着手机用户的增加,这项资费备受争议。
随后,移动推出了“亲情省”“国内漫游计划”等套餐活动,用户只需1元,就能尽情“漫游”。

到了2017年9月,三大运营商都在全国范围内取消了长途漫游费,可移动的相应漫游套餐并未随之取消。
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?
尽管收费低,但漫游优惠套餐对于用户而言,显然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。此时,运营商对于费用的收取,早已失去了政策依据和情理支撑,更背离了消费者的现实需求,也难怪会引起不小的争议。
03开通容易取消难
实际上,手机通讯套餐“开通容易取消难”的问题一直备受消费者诟病,但从现实来看,要想取消这些名目繁多的业务套餐,只能靠用户“主动”。
手机运营商推出套餐,说是为了优惠用户,但实际目的逃不过“盈利”二字。
让其主动取消用户套餐,无异于自断财路,所以移动对待漫游费这门生意的态度,当然是“揣着明白装糊涂”,能多收一天算一天。
无休止的收取“漫游费”,反映了运营商业务灵活性的缺失,更暴露了服务意识的缺乏。
此外,“停办却收费”的做法还涉嫌违法。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规定,经营者和消费者有约定的,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;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,应当恪守社会公德,诚信经营,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……移动继续收取漫游费,忽视了用户的知情权和利益,明显不符合法律要求。

对此,运营商在面临业务调整时,需要做到系统化地梳理、调整。在发现纰漏时,也应主动承担责任,支付一定的“纠错成本”。只有如此,才不会“因小失大”,造成用户流失。
除此之外,有关部门也应采取强有力的督促、监督措施,保障运营商诚信化、规范化运营。
被取消的长途漫游费,不能再任之“漫游”下去了。
(图片来自网络,请作者与本号联系,以奉稿酬)
原创文章,作者:百科生活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ningjunda.com/2294.html